0514扬州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排球项目运动员供能特点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55

主题

55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00:2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排球比赛时间决定了排球运动员是以有氧供能为主,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所表现出具有的弹跳力、身体快速的起动、移动、制动、变向转动、拦网、扣球等,这些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能力。所以排球运动员除了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弹跳力外还要有良好的有氧耐力才能在比赛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场高强度的排球比赛对抗,需要队员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和体能,才能打出高质量的比赛,才能在激烈的对抗中取得胜利。从比赛时间上看,纵观国内外重大比赛、关键场次,都是激烈对抗4局或5局才见分晓,从比赛时间来看,都在2小时以上,这是实实在在的激烈对抗的时间。如: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VS俄罗斯,用时2小时20分钟;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排1/4决赛,俄罗斯vs巴西,用时2小时40分钟;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排1/4决赛,中国vs日本,用时2小时31分钟;
            2016里约男子铜牌赛,美国vs俄罗斯,用时2小时;
            2016里约女排半决赛,中国VS荷兰,用时2小时06分钟;
            2017世界男排联赛半决赛,日本VS澳大利亚,用时2小时31分钟;
            2018年世界男排联赛韩国站,中国VS保加利亚,用时2小时10分钟;
            2018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VS巴西,用时2小时23分钟;
            2018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美国VS土耳其,用时2小时11分钟。
            排球项目特征是,短时间爆发式的身体运动被短暂的间歇休息分隔开来的运动。是由多次、短促、完整的用力的有球技术(传、垫、发、扣、拦)和较长时间稍低强度的无球技术(包括暂停、换人、局间休息、死球等)所组成的间歇式运动,是以有氧体能为基础,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有球时是无氧、无球时是有氧。
            
            排球比赛供能来自三个系统:
            A、非乳酸能系统(ATP一CP系统);
            B、乳酸能系统(在无氧情况下进行分解释放能量);
            C、有氧供能系统。
            比赛中一般情况是一个对抗周期的延续时间为7~8s,其变化范围是5.7~10.3s。在这一周期中,ATP一CP系统占主导地位,即在运动开始阶段,运动中有足够的CP储备。“死球”、暂停、换人和局间休息时,是由有氧系统供能使CP得以不断的恢复。
            若连续多回合的对抗,则乳酸系统供能在保持运动员工作能力中居主导地位。随着每球得分的比赛规定,高水平、快节奏、竞争激烈决定胜负的无氧供能主导地位更显突出,且无氧供能中的乳酸能系统供能比例增大,但乳酸浓度升高,PH值降低,所以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抗缺氧能力和抗酸性的耐受力,才能正常地发挥技战术水平。
            
            刘凤婷,刘明海在其研究中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分析,排球比赛时间比较长,无氧代谢要以有氧代谢为基础,所以在训练中应该注意有氧代谢能力的培养训练。
            黄汉升研究认为:排球运动是一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相结合的运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平均心率为148次/分钟,最高心率为180次/分钟。根据心率对运动负荷强度划分理论,排球比赛的负荷基本上属于中等强度的负荷。由于排球比赛的时间长,对抗激烈,且技术动作复杂多变,对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罗伯特·克·康利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比赛的生理学研究,并通过对每场比赛的血乳酸、血糖、肌糖元进行对比(见表)得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应具备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能力(58毫升/公斤/分),股外肌中快肌纤维分布水平占优势(57%),长时间的比赛导致慢肌纤维比快肌纤维消耗的糖元更多。研究表明:排球运动是一项有氧和无氧能力相结合的运动,排球运动员的生理特点类似于全能运动员,即需要爆发力,又需要持久的耐力。排球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对抗属于无氧代谢过程,但由于比赛时间又比较长,无氧代谢必须以有氧代谢为基础,所以在训练中应注意有氧代谢能力的培养训练。
            
            Roald Bahr 、JonathanC . Reeser 在《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排球》一书中提及:“依据排球攻防特点,要求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但具备快速合成能量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为争夺下一分前快速恢复的能力,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的发展,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使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才有更好的竞技表现。
            邵长专,池爱平在《排球运动员的供能特点及营养》的研究中曾指出排球的供能模式是有氧代谢为基础,有氧与无氧代谢供能相结合。排球的供能方式由排球运动的三种形式决定,在有球活动阶段,运动员主要是无氧供能,在无球活动和休息阶段,运动员主要是有氧供能。由于无球活动和休息阶段占据了赛程80%的时间,所以排球运动员体内的能量主要是通过有氧代谢提供。而在高强度的击球、扣球、拦网阶段,运动员体内的能量主要是通过无氧代谢提供。
            
            范雪,严政两位学者也经过研究发现排球运动员的有氧供能比重为70%,无氧供能占据30%,比赛的节奏越高,强度越大,对无氧供能系统的要求越大。
            盖洋在其研究中指出排球运动的供能形式主要是由高质量的有氧供能和高质量的无氧供能组成。
            刘宝仁的研究认为,排球运动是以有氧供能为墓础,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在有球时,主要是无氧供能,在无球和休息时是有氧供能。排球比赛的供能来自三个系统,即非乳酸能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
            
            萨乌拉博士的研究认为,排球运动的负荷主要是无氧供能,但以有氧供能为墓础。
            任书堂等认为排球运动中,低中强度的训练属有氧供能,高强度和极限强度的训练属无氧供能,大强度的训练属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
            靳小雨认为排球竞赛属于短时间、爆发式的身体运动被短暂的休息分隔开来的间歇运动。供能特点主要是高度发展的ATP-CP系统的无氧能力和糖原氧化的有氧供能能力的组合。
            陈晋云,李余瑜通过对6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连续进行较大强度的比赛前后的慢肌纤维所消耗的肌糖元、血糖及血乳酸进行对比,提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仅需要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
            
            陈月亮指出:排球项目有氧代谢不是训练的最终目的,有氧能力是为磷酸原系统快速恢复服务的,有氧水平高,运动中和运动后恢复快,抗疲劳能力也强。
            综上所述,竞技排球运动的供能特征是,运动的负荷主要是无氧供能,但以有氧供能为基础,无氧供能占据30%,有氧供能比重为70%,无氧代谢要以有氧代谢为基础有氧能力为磷酸原系统快速恢复服务,有氧水平高,运动中和运动后恢复快,抗疲劳能力也强。所以要求运动员必须重视有氧训练。
            来源:中国排协官网
            图片/徐峰
            编辑/Ailu
            
            
         









您目前使用的是【试用版】,很多功能受到限制!!如果试用此插件之后满意,对您产生了帮助,请购买正式版支持一下辛苦的开发者,插件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正式版用户的支持,优秀的应用得益于您的捐助,点击下面的链接去Discuz官方应用中心购买正式版永久授权


https://addon.dismall.com/?@csdn123com_todaynews.plugin
正式版后续更新升级免费,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4扬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