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0514扬州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3|回复: 0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荒凉”土地掘金记——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变奏曲”

[复制链接]

248

主题

248

帖子

7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54
发表于 2020-9-11 18: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秋时节,高峰乡牌坊村山头,成片甘蓝在黑色地膜上 " 绽放 "。
45 岁的曹斌背着背篓,在田间忙碌。一旁的妻子右手剜、左手放,不一会儿,就将背篓填满。背篓沉甸甸压在曹斌肩头,可他心里格外舒坦。" 今年种了 15 亩地甘蓝,卖了一半就挣了 8 万多元。" 曹斌说。
十年前,曹斌也务农。传统品种,粗放种植,干旱少雨,收成甚微,后来他外出务工,刚刚收支平衡。家中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子女幼小,亟待照料,他一度对生活感到迷茫。
2010 年左右,曹斌听闻家乡有人种植高原夏菜,收成还不错。于是,他决定返乡,尝试种甘蓝。四处求教,才知种菜需在铺膜、育苗、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上下苦功,大有学问。几年下来,他越种越好,不仅脱了贫,每年收入还稳定在 10 万元左右。
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海拔 2500 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 4.4 摄氏度,高寒阴湿,而这里已成为安定区高原夏菜的新兴产地。" 高海拔地区日照强、温差大、病虫害少,适宜种植高原夏菜。地膜种植还可有效实现保墒、保温。" 乡长王玉国说。


甘肃干旱少雨,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过去种地基本是靠天吃饭。" 种一山,打一车,煮一锅,吃一顿 ",是当地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甘肃人在田间地头掀起了 " 地膜革命 "。这一层薄薄的塑料,留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高峰乡也是因此受益。
曾是 " 吃救济粮大县 " 的定西市通渭县及白银市会宁县,随着一项名为 " 全膜双垄沟播 " 的地膜技术普及,玉米、马铃薯连年丰收,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如果说以地膜为代表的 " 塑料革命 ",让甘肃实现了粮食供需的紧平衡,那么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 " 塑料革命 ",则让甘肃许多贫困地区群众拔了 " 穷根 "、换了 " 穷业 "。
温室大棚并不鲜见,而在干旱贫困地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历史还不是太长。走进安定区鲁家沟镇,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花卉、蔬菜、制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伴随温室大棚出现的,是高效节水理念的运用。凡是有大棚的地方,基本都有滴灌。一些有滴灌的大棚,已经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过去,南川村贫困户邵俊堂种粮食,往往是 " 下籽十升打一斗 ",现在他承包 4 座大棚,进行茄子、西红柿及辣椒制种繁育,一年下来亩产也就几十公斤。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这几十公斤种子装不满一麻袋,但卖了将近 4 万元 ",邵俊堂说,他们繁育的种子,由一家公司统一包销,远销海外。
更高端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也正在兴起。在酒泉市肃州区," 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 " 的茫茫戈壁滩上,一排排日光温室拔地而起,充满生机。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无害化绿色防控、物联网控制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让戈壁滩焕发新颜,火龙果、无花果、莲雾、台湾青枣等南方水果竟出现在戈壁滩上。
肃州区总寨镇总寨村的范立德,最早尝到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甜头。2009 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开始戈壁蔬菜种植,第一年建起了五座温室大棚,棚均收入就破万元。" 农业科技让戈壁也成了聚宝盆。" 范立德不断学习管护技术,如今棚均收入达到 2.5 万元以上,成为致富带头人。
现代设施农业让戈壁、沙漠也能结出果实。河西走廊上优质、充足的光热水土条件,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中,熠熠生辉,粮食与蔬菜争地、生态与耕地争水的矛盾也得到缓解。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只要因地制宜," 观念革新 + 科技创新 " 也能让荒凉之地掘金,高寒地区、苦旱之地、沙漠戈壁也能成为花果山、米粮川和聚宝盆。(记者李杰、崔翰超、张钦)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新华社 文字编辑:宋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4扬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