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扬州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古太冷门?这座城市却因此火遍全球……

[复制链接]

253

主题

253

帖子

7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03:2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飞跃大半个地球,只为看一眼百千年前的建筑和街道?在考古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的今天,这并不是稀奇事。
18 世纪到 19 世纪的欧洲考古热催生了世界近代考古旅游。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经过专业人员的挖掘、整理,变成旅游胜地,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历史名城,正是广受赞誉的考古旅游城市之一。在这里,人们在残垣断壁中追寻着历史的回响,城市因考古而火热。
为考古遗迹 " 让 " 出市中心
走着走着,就遇到一个大坑,坑里是 " 沉睡 " 了数百年的古罗马建筑遗址。这是市民陆小姐对罗马市中心的深刻印象。对于这位游览过欧洲、亚洲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达人而言,只有亲临罗马,才知道人们为什么对这里着迷。
" 城市的中央留给了厚重的历史,这份不可复制、难以名状的美与壮阔,让罗马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 陆小姐说。
把城市中心的黄金地带大大方方地 " 让 " 给考古遗迹,是游客对罗马的普遍印象之一。具体而言,这片古迹区包含了斗兽场、古罗马广场、帝国广场、卡比托利欧山、帕拉蒂尼山、马克西姆竞技场所构成的核心区域,以及附近的卡拉卡拉浴场、提图斯浴场、图拉真浴场和尼禄金宫。它们组成了罗马今日的 " 吸睛天团 ",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到访。
作为一种脆弱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考古遗址被认为是解读人类发展历史的一种关键载体。然而,遗址保护,尤其是大遗址公园的建设,往往被视作城市的难题。一方面,考古遗址向公众开放展示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外部因素的扰动可能会迅速对遗址本体及环境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另一方面,考古遗址所涉及的土地一旦进入文物保护体系,则不具备直接的生产功能或居住功能,这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扩张形成了矛盾。
土地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但在罗马,人们看到的却是考古遗址几近 " 奢侈 " 的整体性呈现。在一些人看来,整体性地保护遗址,把市中心的土地留给一大片残垣断壁与废墟,是一种 " 奢侈 " 的行为。
而这份 " 奢侈 " 的文化自觉,其实很早便成为罗马管理者的共识。拿破仑统治罗马期间 ( 1789 年 -1814 年 ) ,法国人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挖掘活动,并成立了 " 古迹与城市建造委员会 " 来管理罗马的文化资产。1813 年,法国提出了第一份有关遗址区的规划———《卡比托利欧公园规划》。该规划包括斗兽场、帕拉蒂尼山和古罗马广场三个主要部分,采用林荫大道作为公园的边界以屏蔽周围的市井环境,拓宽斗兽场的周边道路,在帕拉蒂尼山顶上建造几何形式的、规整的园林。这份规划以利用为目的,对暴露于地表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很好的保护与展示。
19 世纪,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一系列更新换代的建设活动在欧洲各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展开。但在当时,罗马的城市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欧洲大都会。为满足一个现代化首都的运作,罗马开启了改造老城、扩建新城的阶段。令人庆幸的是,那一片遗迹林立的区域并没有因城市扩张的压力而受到损害。这是因为当时的城市管理者认为,这片区域应当成为首都的文化象征,地位举足轻重。


游客在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前拍照。 新华社 发
拒绝尾气,恢复宁静氛围
罗马真正形成 " 古迹区 " 的概念,是在 1887 年。时任罗马政府顾问巴切利在那一年成立了皇家委员会着手对古迹区进行规划。
委员会划定保护范围,横向从奥皮乌斯山到马克西姆竞技场,纵向从卡比托利欧山延伸到罗马奥勒良城墙的塞巴斯蒂城门,将考古遗址与城市绿地统筹规划,总面积达到 95.4 公顷。划定如此之大的保护范围,最重要的目的是维系考古景观的连续性以及历史环境的完整性,超越单个遗址点的保护。
1964 年 5 月 31 日,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威尼斯通过《威尼斯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并提出了遗址环境的整体性保护理念。从这点上看,罗马古迹区保护概念的提出,比国际保护宪章还提早了 77 年。
经过规划,古迹区以开放式公园为出发点,没有在边界设置围墙,完全向市民敞开。此外,为了在视觉上与大体量的建筑遗存协调,古迹区内部的主要道路与边界采用了宽敞笔直的林荫道,作为考古景观大道。
然而,到了 1922 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时代开始,当权者对古迹区展开了一系列拆建工程。鉴于早年规划的效力,古迹区幸免于城市化的蚕食,却被交通流线所解体。那时,终年穿梭于古迹区的车流不断,尤其是帝国大道,交通高峰期的车流量达到每小时 2000 辆, 占罗马车流量的 57%。椭圆形的斗兽场成了绝佳的交通环岛,疏导来自五个方向的车流。原本庄重、宁静的古迹区氛围不再,汽车尾气对遗址造成的腐蚀、污染更令人扼腕叹息。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罗马进入古迹区保护以及城市化反思阶段。那个阶段成立的意大利 " 文化遗产与环境部 " 代替之前政府的跨部门管理委员会,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专职机构。1980 年,该部与时任罗马市长协商,撤销了穿过古迹区西端的一条次级交通道路,恢复了古罗马时代的地坪,原本两个割裂的考古遗址区块就此打通。
市民和历史遗迹的互动也越来越多。1981 年 2 月 1 日起,罗马市政府宣布对帝国大道进行周日限行,并将这一活动命名为 " 行人的周日 "。为了得到市民的理解,政府开放了当时刚修复完毕的恺撒广场和图拉真广场,在古迹区内组织遗址历史讲解、音乐会等,有效地拉近遗址与普通市民的距离。也是在那个阶段,民众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绿地的文化热情开始觉醒。
此后,罗马一直进行着帝国大道两旁的考古挖掘工作,并把最新的成果进行露天展示。同时,还路于民的努力没有中断,政府试图为人们近距离接触保存状态良好的考古遗址减少障碍。
罗马自 2004 年开始划定交通限制区,除公交车和出租车外,所有公私车辆必须持有市政府发放的 " 历史中心区车辆通行证 ",才能在限定的时段进入市中心。自 2013 年起,罗马对帝国大道采取严格的私家车限行政策,只允许公交车和行人通行,并积极地向公众征询帝国大道的整治方案。近年来,古迹区修补更是与罗马整体环境的改善相统筹。罗马自市中心向外被划分为三个车辆限行带,分别对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效遏制尾气对古迹所造成的污染和侵蚀。


游客在意大利罗马的罗马广场参观游览。 新华社 发
身临其境,深入遗址探秘
如今,罗马市中心的古迹区中的各个遗址,是意大利诸多旅游景点中当之无愧的领跑者,每年接待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其中,斗兽场、帕拉蒂尼山、古罗马广场尽管门票收费不低,仍然最受游客欢迎。马克西姆竞技场则成为免费参观区和大型活动场地。距离稍远的卡拉卡拉浴场、尼禄金宫等遗址点由于交通和考古挖掘等因素,在游览管理上相对独立。环绕它们的奥皮乌斯公园、切利奥公园和塞巴斯蒂公园,作为市民公园免费开放。
满是残垣断壁的考古遗迹,为何如此有吸引力?罗马第三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毛里齐奥 · 安纳斯塔西曾在公开发表演讲时这样揭秘。
他表示,罗马古迹区非常注重所要传达的遗址信息,采用原貌展示的策略,在原址上持续进行考古、研究和展示,通过考古研究不断更新或推翻原有固定的认知后,进行相关展示。比如市中心尼塔广场中的神庙群,其展示方法为:图片展示(模拟、复原经过研究后的场景复原图)、地层关系(早、中、晚三个时代层位)直观展示,通过利用新材料,在减少地面承重和将晚期填土清除后,让参观者可在最晚期地层上行进或进入地下参观地层关系。身临其境,方能牢牢抓住人心。
此外,对灯光的合理利用也非常重要。与现代城市摩登璀璨的灯光夜景不同,古迹区所用的灯光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更立体地感受历史氛围。因此,古迹区往往借助不同颜色的灯光,将不同材质的建筑物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投射进行区分展示。
罗马元老院的 " 灯光+投影 " 模式非常经典。在元老院残留的墙体上,工作人员通过灯光投影进行活态展示,构造了这样的场景:由一扇门推开后进入元老院内部,将内部彩色装饰的场景,如彩色的大理石、彩色的天花凿井,以及后续发生的历史事件等这些观众无法进入、历史无法复原的场景展示出来,让考古人员研究所的成果与观众进行最直观的对话。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吴越 文字编辑:吴越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4扬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