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扬州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身患癌症两次手术仍在复旦育新人,新中国第一代古籍修复专家赵嘉福的60年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250

帖子

7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05: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我是上海图书馆培养出来的,进上图那年十几岁,还像个孩子。"1944 年出生的赵嘉福指向后排家人的位置," 比我两个外孙女现在的年纪还小。"
赵嘉福 1961 年进入上图,从事古籍书画修复装裱、碑刻传拓等工作,经手修复大量古籍善本、名人尺牍、碑帖拓片、民国舆图、盛富怀档案等,并参与众多国家重大修复项目,包括国家图书馆善本《赵城金藏》、明代《西厢记》,嘉定太仓古墓出土古籍,清华大学抗战时期受损古籍等珍贵文献。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修复师生涯中,赵嘉福带领团队抢修了大批饱含中华民族宝贵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的文献资料,令众多命悬一线的历史文献 " 起死回生 "。
今天(8 日)上午,上海图书馆为赵嘉福举办古籍修复从业六十周年座谈会," 当时做这个工作,用上海话说,哪能想到会噶红?过去是默默无闻的。怎么坚持 60 年?可能今天说起来有些落伍,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当初学这门技艺,完全没有名利思想,安排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但要做,还要做好。"


一旁,赵嘉福的夫人、同样在上海图书馆工作多年的姚卫笑他:" 坐了 50 年冷板凳。坐热了,你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 "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光辉也在座。2014 年起,赵嘉福受聘担任该院首批特聘教授。在此之前已因肺癌动了一次大手术的他任教不到一年,再次因病动手术,仅仅调养半年,又回到了学校。赵嘉福说,从事这一行一辈子,有责任把手上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
从二胡手到修古籍的人
赵嘉福是上海人,小时候喜欢音乐,1960 年初中毕业,考进上海民族乐团拉二胡。三年困难时期,文艺单位压缩编制。1961 年,他面临转岗。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上海博物馆,一是上海图书馆。这一年,赵嘉福 17 岁,对两家单位了解不多,以为到博物馆是当讲解员,到图书馆就是处理借还书。因为普通话不好,他自觉无法胜任讲解员的工作,于是进了上图,被分配到古籍修复小组,这才知道图书馆不单是借书还书。
古籍修复行当由来已久,以往主要存在于民间书画装裱作坊。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图书馆作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文献公藏机构之一,汇集了一大批古籍修复名家,包括古籍修复大师曹有福、碑刻传拓圣手黄怀觉,古籍版本学名家潘景郑、瞿凤起等,可谓卧虎藏龙。
在全国业界,赵嘉福以掌握古籍修复、碑刻传拓、碑帖书画装裱等技艺之全面而闻名,碑刻传拓尤其擅长,他的师父就是黄怀觉。" 我跟黄先生学习,是传统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刚开始学习,师父给了两把刀,先磨几个月刀,哪天师父看你刀磨得不错,允许你帮他磨刀了,那才是认可了。师父干活的时候,在旁边看,打下手、递工具,然后自己再慢慢上手。反复模仿、揣摩师父的手法、刻碑的节奏,甚至声音。到最后关着门,我在里面刻碑,外边人听声音、节奏都跟师父一样。这就算可以了。"


青年赵嘉福修复古籍
" 我受这些老先生的影响很大。" 赵嘉福一直感念上图老馆长顾廷龙的知遇之恩。除了学习古籍修复专业技术,顾廷龙馆长还特别注意培育年轻人的文化修养,亲自教他们写毛笔字,并请馆里的潘景郑、瞿凤起两位老专家轮流授课,讲古代汉语,教版本目录。
1964 年,中央图博文物局面向古籍修复人才开培训班,赵嘉福得以跟随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张士达先生学习了两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古籍修复、碑刻传拓的 " 南派 " 代表人物即上海图书馆的曹有福、黄怀觉,北派的代表人物正是北京图书馆的张士达,被版本目录学家赵万里称为 " 国手 "。赵嘉福则属于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古籍修复专家,南派、北派的古籍修复技艺在他的心中、手中糅合。用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的话来说," 从北京归来,赵嘉福就成为当时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的当家小生 "。
除了修复古籍,赵嘉福还在上海各地留下了众多石刻作品。碑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并非机械地将书法作品复制到石碑上,而是要在篆刻过程中体现出原作的精神气韵,需要刻碑者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与艺术理解力。每次接到碑刻任务,赵嘉福反复揣摩原稿,力求百分百还原原作的笔势、艺术特征。


碑刻也是一门艰辛的室外长期作业。赵嘉福带领团队冒着严寒酷暑,顶着石灰粉尘,在刻刀敲击岩石的叮叮声响中,创作了一块又一块蕴含着上海文化精神、纪念意义的石刻作品。如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革命英雄纪念碑、华东师大碑、顾廷龙书沈钧儒生平碑、邹容墓志铭 " 革命军中马前卒 "、徐光启的碑廊、以及由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的 " 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 世纪大道 "" 上海市民主党派大厦 " 等,累计上百块,成为上海一道新时代的文化景观。


赵嘉福与徒弟镌刻大夏大学 " 迁校碑 "
" 上世纪 80 年代,赵老师来嘉定刻碑,不仅分文不取,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来的。" 原嘉定博物馆文保部主任、赵嘉福的学生金蓉回忆。华东师大有一块 " 大师石 ",石长 10.8 米,高 3.2 米,重 110 吨,正面刻 " 师大 " 二字,也可读作 " 大师 ",2011 年落成时是上海最大的独体石刻,亦出自赵嘉福之手。" 这么大的石刻,阴刻好还是阳刻好?赵大师想出了‘不阴不阳’的刻法,先阳刻再四面勾印。这是大家没见过的刻法。" 周德明说。
从师徒相授到多种培养模式
2015 年,上海图书馆 " 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 " 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 年,赵嘉福被确定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赵嘉福从业的近 60 年,背后正是新中国古籍修复事业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小生到老生再到新生。" 周德明如此概括。
" 赵嘉福的手也曾挑过担、挖过土,开过防空洞,那段时间也是古籍修复的低潮期。" 即便是在那段 " 角落里的时期 ",赵嘉福始终没有放弃这门手艺。1989 年,文化部图书馆司委托上图举办古籍修复培训班,面向全国招生。赵嘉福担任培训班主讲老师,由上图指派参加培训班的张品芳、邢跃华拜赵嘉福为师,由此成为该馆最后通过师徒相授习得技艺的古籍修复师,也就是新中国的 " 第二代 "、上图的 " 第三代 " 古籍修复从业者。


张品芳、邢跃华向赵嘉福赠送师徒留影纪念相册
53 岁的张品芳如今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也是全国不多见的能独立完成从篆刻到传拓和拓片修复的专家,与古籍已经打了 30 多年交道。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张品芳
她所带领的团队则是更年轻的上图 " 第四代 "。其中年龄最小的王欣出生于 1995 年,是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2019 届硕士毕业生,去年入职上图。
座谈会上,众人为她究竟该算第几代 " 争 " 了起来。如果按赵嘉福授业,年轻的王欣似乎与张品芳、邢跃华算得上 " 平辈 "。杨光辉则补充," 品芳主任也帮我们带学生。我们的学生到了上图,也是品芳的学生带。"


上图新一代古籍修复师与赵嘉福
" 在学校的两年,基本上是学理论知识。要真正上手、独立‘上路’,可能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本科学理,因为对古籍修复的兴趣 " 改行 " 的王欣说。


盛宣怀档案修复前后
模糊的 " 第几代 " 背后,是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赵嘉福说,过去大学里没有古籍修复这个专业,现在很多院校开设了专业,不仅培养本科、硕士研究生,还有博士点。" 像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师大、天津师大、辽宁大学、中科院等,现在都动起来了。"
" 为什么要设古籍修复的专业硕士乃至博士点?" 杨光辉直言,一些中大专院校也有相关人才的培养," 但往往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修的是什么,很难对自己手里的事业培养起责任和感情。我们希望培养不光会古籍修复,也懂书的人才。"


赵嘉福指导徒弟碑刻技术
赵嘉福补充:" 从事古籍修复,看不懂文言文不行。上图从顾廷龙馆长时代起,从来就不是单纯培养技术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句读,版本要能搞清楚。" 他至今记得当时修复明代《西厢记》," 午休时,我就读《西厢记》,张生跳墙的情节,太有趣了。"
周德明所说的 " 新生期 ",是 2007 年国家实施 "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 以来,古籍修复保护日益得到重视。一方面是大量亟待修复的古籍,另一方面是当时全国不足百人的修复力量。作为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古籍书画修复装裱、碑刻传拓大师,赵嘉福担任起大量教学任务。每次全国碑刻传拓培训班在各地举办,赵嘉福都作为特邀导师。他每年长驻辽宁、重庆两地的古籍修复传习中心,为当地培养古籍修复与碑拓行业的新生力量。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后,赵嘉福成为研究院特聘教授。


赵嘉福为学生演示指导
2013 年 6 月,国家图书馆成立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并在湖北、重庆、上海等 6 个省、直辖市成立传习所。2015 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揭牌。经过 5 年学习,传习所第一批学员明天(9 日)下午将接受包括赵嘉福在内的专家考核,正式 " 出师 "。
面向社会招生、重视 " 口传心授 " 的传习所,与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结合,形成了目前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 " 两条腿 " 模式。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已有三届、30 多位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硕士毕业生,其中半数进入相关机构。" 流失的一半,非常遗憾。有些学生希望留在本地,但本地可能提供不了那么多相关岗位。" 杨光辉透露,复旦正在筹备建立 " 纸质文物修复医院 ",希望培养 " 书籍医生 "" 艺术品医生 ",为全世界的纸质文物和艺术品提供服务。" 上海正在构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修复保护力量加入,是一个很大的支撑。"


" 古籍修复不是一家、一个单位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和人类文明需要传承的事业。" 这是赵嘉福和众多古籍保护从业者的共识。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 / 受访者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4扬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